文章目录[隐藏]
ps:部分没笔记的等再学习学习了解知识以后再补充
2020/7/12更新挂掉的图片
计算机组成原理
一、计算机系统概论
1.1计算机系统简介
- 现代计算机的多态性
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、铁路、桥梁、隧道、公路、建筑、供水系统、大坝、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重,并且被普遍连接,形成“物联网”,然后将“物联网”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,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,形成智慧地球
一、计算机的软硬件概念
- 计算机系统
- 硬件:计算机的实体,如主机、外设等。
- 软件:由具有各类特殊功能的信息(程序组成),可分为两类:系统软件、应用软件。系统软件用来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(语言处理程序、操作系统、服务型程序、数据库管理系统、网络软件);应用软件是按任务需要编制成的各种程序如QQ、刀塔。
二、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
- 系统复杂性管理的方法-1
√ 抽象
从程序员角度看层次结构:
三、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组成
- 计算机体系结构:程序员所见到的计算机系统的属性概念性的结构与功能特性(指令系统、数据类型、寻址技术、I/O机理)
- 计算机组成:实现计算机体系结构所体现的属性(具体指令的实现)
1.2计算机的基本组成
-
冯·诺依曼计算机,以运算器为中心。
- 计算机由五大部件组成
- 指令和数据以同等地位存于存储器,可按地址寻访
- 指令和数据用二进制表示
-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
- 存储程序
- 以运算器为中心
-
现代计算机,以存储器为中心的计算机
-
存储器的基本组成
主存储器、MAR、MDR、存储体。
MAR:存储器地址寄存器反映存储单元的个数
MDR:存储器数据寄存器反映存储字长 -
运算器的基本组成和操作过程
运算器的操作过程
- 控制器的基本组成
完成一条指令的步骤:取指令(PC)、分析指令(IR)、执行指令(CU)
PC:存放当前欲执行指令的地址,具有计数功能(PC)+1→PC
IR:保存当前要执行的指令
CU:控制单元 - 主机完成一条指令的过程
1.3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
一、机器字长
CPU一次能处理数据的位数与CPU中的寄存器位数有关。通常是八位
二、运算速度
影响运算速度的指标:主频、核数,每个核支持的线程数、指令的执行速度(吉普森法)、CPI(执行一条指令所需时钟周期数)、MIPS(每秒执行百万条指令)、FLOPS(每秒浮点运算次数)
三、存储容量
存放二进制信息的总位数。
- 主存容量:存储单元个数X存储字长,如MAR、MDR容量;字节数
- 辅存容量:字节数
三、系统总线
总线的基本概念
- 总线是连接各个部件的信息传输线,是各个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。
- 总线上信息的传送的两种方式
串行
并行 - 总线结构
- 单总线结构
- 双总线结构以CPU为中心
- 以存储器为中心的双总线结构
- 三总线结构
- 三总线结构的另一种形式
- 四总线结构
- 单总线结构
总线的分类
- 片内总线:芯片内部的总线
- 系统总线: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
- 数据总线:双向 与机器字长、存储字长有关
- 地址总线:单向 与存储地址、I/O地址有关,由CPU发出
- 控制总线:有出 有入,存储器读、存储器写、总线允许、中断确认
- 通信总线
- 用于计算机系统之间或计算机系统与其他系统(如控制仪表、移动通信等)之间的通信
- 传输方式:串行通信总线、并行通信总线。
总线的特性和性能指标
- 总线物理实现
- 总线的特性
- 机械特性
尺寸、形状、管脚数、排列顺序 - 电气特性
传输方向和有效的电平范围 - 功能特性
每根传输线的功能:地址、数据、控制 - 时间特性
- 机械特性
- 总线的性能指标
- 总线宽度
数据线的根数 - 标准传输率
每秒传输的最大字节数(MBps) - 时钟同步/异步
同步、不同步(跟异步的概念不同,有好几种方式不同步) - 总线复用
地址线与数据线复用。“复用”减少芯片的管脚数 - 信号线数
地址线、数据线和控制线的总和 - 总线控制方式
突发、自动、仲裁、逻辑、计数 - 其他指标
负载能力(可以挂多少个I/O设备)
- 总线宽度
- 总线标准
总线控制(重点!!!)
- 一、总线判优控制
- 1、基本概念
- 主设备 (模块):对总线有控制权
- 从设备(模块):响应从主设备发来的总线命令
- 2、总线判优控制的两种方式
- 集中式
- 链式查询
- 计数器定时查询
- 独立请求方式
- 分布式
- 集中式
- 1、基本概念
- 二、总线通信控制
- 1、目的
解决通信双方协调配合问题 - 2、总线传输周期
主设备到从设备一次完整的可靠的通信周期- 申请分配阶段:主模块申请,总线仲裁决定
- 寻址阶段:主模块向从模块给出地址和命令
- 传数阶段:主模块和从摸块交换数据
- 结束阶段:主模块撤销有关信息
- 3、总线通信的四种方式
- 同步通信
由统一时标控制数据传送 - 异步通信
采用应答方式,没有公共时钟标准 - 半同步通信
同步、异步结合 - 以上这三种通信的共同点
- 主模块发地址、命令 占用总线
- 从模块准备数据 不占用总线 总线空闲
- 从模块向主模块发数据 占用总线
- 分离式通信
充分挖掘系统总线的每个瞬间的潜力,让系统总线发挥最大效率
一个总线传输周期- 子周期1 主模块申请占用总线,使用完后既放弃总线的使用权
- 子周期2 从模块申请占用总线,将各种信息送至总线上
- 同步通信
- 1、目的
四、存储器
1、概述
一、存储器分类
- 按存储器介质份分类
- 半导体存储器(TTL(集成度低、功耗高、速度快)、MOS(功耗低,集成度高))。U盘等;易失
- 磁表面存储器(磁头、载磁体)。如磁盘、磁带等;非易失
- 磁芯存储器(硬磁材料、环状元件);非易失
- 光盘存储器(激光、磁光材料);非易失
- 按存取方式分类
- 存取时间与物理地址无关(随机访问)
- 随机存储器 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可读可写
- 只读存储器 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只读
- 存取时间与物理地址有关(串行访问)
- 顺序存取存储器 磁带
- 直接存取存储器 磁盘
- 存取时间与物理地址无关(随机访问)
- 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分类
- 主存储器
- RAM(可读可写);静态RAM、动态RAM
- ROM(只读);MROM、PROM、EPROM、EEPROM
- 辅助存储器 磁盘、磁带、光盘
- Flash Memory
- 高速缓冲存储器(Cache)
- 主存储器
二、存储器的层次结构
-
存储器三个主要特性的关系
速度 容量 价格/位
-
缓存-主存层次和主存-辅存层次
缓存用来解决主存与CPU速度差距太大的问题
2、主存储器
1、概述
-
主存的基本组成
-
主存与CPU之间的联系
-
主存中存储单元地址的分配
-
主存的技术指标
- 存储容量 主存存放二进制代码的总位数
- 存储速度
1、存取时间:存储器的访问时间、读出时间、写入时间
2、存取周期:连续两次独立的存储器操作,(读与写)所需的最小间隔时间 ;读周期 写周期 - 存储器的带宽 位/秒
2、半导体存储芯片简介
- 基本结构
3、随机存取存储器(RAM)
- 静态RAM(SRAM)
1、静态RAM基本电路
- 动态RAM(DRAM)
1、动态RAM基本单元电路
- 动态RAM和静态RAM的比较
4、只读存储器(ROM)
- 掩模ROM(MROM)
行列选择性交叉处有MOS管为“1”
行列选择线交叉处无MOS管为“0” - PROM(一次性编程)
- EPROM(多次性编程)
- EEPROM
电可擦写
局部擦写
全部擦写 - Flash Memory(闪速型存储器)
EPROM 价格便宜 集成度高
EEPROM 电可擦洗重写
比EEPROM快 具备RAM功能
5、存储器与CPU的连接
- 存储容量的扩展
用2片1K X 4位的存储芯片组成1K X 8位的存储器 - 子扩展(增加存储子的数量)
用2片1K X 8位的存储芯片组成 2K X 8位的存储器;两个芯片不能同时操作 - 字、位扩展
用8片 1K X 4位存储芯片组成4K X 8位的存储器
6、存储器的校验
- 编码的最小距离
任意两组合法代码之间二进制位数的最少差异
编码的纠错、检错能力与编码的最小距离有关
7、提高访存速度的措施
- 采用高速器件
- 采用层次结构 Cache-主存
- 调整主存结构
3、高速缓冲存储器
一、概述
避免CPU“空等”现象
二、Cache的工作原理
三、Cache的基本结构
四、Cache的读写操作
- 读操作
- “写操作” Cache和主存的一致性
- 写直达法(Write-through)
写操作时数据既写入cache又写入主存
写操作时间就是访问主存的时间,Cache块退出时,不需要对主存执行写操作,更新策略比较容易实现 - 写回法(Write-back)
写操作时只把数据写入Cache而不写入主存,当Cache数据被替换出去时才写回主存
写操作时间就是访问Cache的时间,Cache块退出时,被替换的块需写回主存增加了Cache的复杂性
- 写直达法(Write-through)
5、Cache的改进
- 1、增加Cache的级数
片载(片内)Cache - 2、统一缓存和分立缓存
指令Cache 数据Cache
与指令执行的控制方式有关(是否是流水线)
Cache-主存的地址映射
- 直接映射(离CPU近就采用这种方式)
某一主存块只能固定映射到某一缓存块 不灵活、速度快
- 全相联映射
某一主存块能映射到任一缓存块 成本高、速度低
- 组相联映射
速度快、cache的命中率高
- 替换算法 (判断哪一个Cache块从Cache中退出)
1、先进先出(FIFO)算法
2、近期最少使用(LRU)算法
4、辅助存储器
一、概述
- 不直接与CPU交换信息
- 磁表面存储技术指标
- 记录密度
- 存储容量
C = n X k X s - 平均寻址时间
寻道时间+等待时间 - 数码传输率
- 误码率
出错信息位数与读出信息的总位数的比值
二、磁记录原理和记录方式
- 磁记录原理
三、硬磁盘存储器
- 硬磁盘存储器的类型
- 固定磁头和移动磁头
- 可换盘和固定盘
- 硬磁盘存储器的结构
五、输入输出系统
一、概述
1、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概况
- 早期
分散连接
CPU和I/O设备串行工作 - 接口模块和DMA阶段
总线连接
CPU和I/O设备并行工作,一个总线可以连接多个设备 - 具有通道结构的阶段
- 具有I/O处理机的阶段
2、输入输出系统的组成
- 一、I/O软件
1、 I/O指令 CPU指令的一部分
2、通道指令 通道自身的指令
指出数组的首地址、传送字数、操作命令 - 二、I/O硬件
设备 I/O接口
设备 设备控制器 通道
3、I/O设备与主机的联系方式
- 一、I/O设备编址方式
1、统一编址 用取数、存数指令
2、不统一编址 有专用的I/O指令 - 二、设备选址
用设备选择电路识别是否被选中 - 三、传送方式
1、串行
2、并行 - 四、联络方式
1、立即响应
2、异步工作采用应答信号
3、同步工作采用同步时标 - 五、I/O设备与主机的连接方式
1、辐射式连接(分散连接)
2、总线连接
便于增删设备
4、I/O设备与主机信息传送的控制方式
-
一、程序查询方式
-
二、程序中断方式
程序中断方式流程
-
三、DMA方式
主存和I/O之间有一条直接数据通道
不中断执行
周期挪用(周期窃取)
二、外部设备
一、概述
外部设备大致分三类
1、人机交互设备
2、计算机信息存储设备
3、机-机通信设备 调制解调器等
二、输入设备
- 键盘
- 鼠标
- 触摸屏
三、输出设备
- 显示器
1、字符显示
2、图形显示
3、图像显示 - 打印机
1、击打式
2、非击打式
四、其他
- A/D、D/A 模拟/数字(数字/模拟)转换器
- 终端 由键盘和显示器组成
- 汉字处理
五、多媒体设备
三、I/O接口
一、概述
为什么要设置接口?
1、实现设备的选择
2、实现数据缓冲达到速度匹配
3、实现数据串——并格式转换
4、实现电平转换
5、传送控制命令
6、反映设备的状态
二、接口的功能和组成
- 总线连接方式的I/O接口电路
- 功能
1、选址功能
2、传送命令的功能
3、传送数据的功能
4、反映设备状态的功能 - 组成
1、设备选择电路
2、命令寄存器、命令译码器
3、数据缓冲寄存器
4、设备状态标记 - I/O接口的基本组成
三、接口类型
- 1、按数据传送方式分类
并行接口
串行接口 - 按功能选择的灵活性分类
可编程接口
不可编程接口 - 按通用性分类
通用接口
专用接口 - 按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分类
中断接口
DMA接口
四、程序查询方式
- 程序查询流程
- 程序流程
- 程序查询方式的接口电路
五、程序中断方式
1、中断的概念
代办
2、I/O中断的产生
代办
3、程序中断方式的接口电路
代办
4、I/O中断处理过程
代办
5、中断服务程序流程
代办
六、DMA方式
1、DMA方式的特点
- 可直接从I/O设备传送到主存
- DMA与主存交换数据的三种方式
- 停止CPU访问主存
控制简单
CPU处于不工作状态或保持状态
未充分发挥CPU对主存的利用率 - 周期挪用(周期窃取)
1、 访存周期
2、DMA访问主存有三种可能- CPU此时不访存
- CPU正在访存
- CPU与DMA同时请求访存
- DMA与CPU交替访问
- 停止CPU访问主存
2、DMA接口的功能和组成
- 1、DMA接口功能
- 向CPU申请DMA传送
- 处理总线控制权的转交
- 管理系统总线、控制数据传送
- 确定数据传送的首地址和长度
修正传送过程中的数据地址和长度 - DMA传送结束时,给出操作完成信号
- 2、DMA接口的组成
3、DMA的工作过程
- DMA传送过程
预处理、数据传送、后处理
六、计算机的运算方法
1、无符号数和有符号数
一、无符号数
二、有符号数
- 机器数与真值
- 原码表示法
整数、小数、 - 补码表示法
- 移码表示法
2、数的定点表示和浮点表示
代办
3、定点运算
代办
4、浮点四则运算
代办
5、算数逻辑单元
7、指令系统
一、机器指令
二、操作数类型和操作种类
1、操作数类型
- 地址 无符号整数
- 数字 定点数、浮点数、十进制数
- 字符 ASCII码
- 逻辑数 逻辑运算
2、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存放方式
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存放方式
- 字节编址,数据在存储器汇总的存放方式(存储字长64位,机器字长32位)
3、操作类型
- 1、数据传送
- 2、算术逻辑操作
加、减、乘、除、增1、减1、求补、浮点运算、十进制
与、或、非、异或、位操作、位测试、位清除 - 3、位移操作
算术移位、逻辑移位
循环移位 - 转移
无条件转移 JMP
条件转移
三、寻址方式
1、指令寻址
代办
2、数据寻址
- 立即寻址
- 直接寻址
- 隐含寻址
- 简介寻址
- 基址寻址
- 堆栈寻址
四、指令格式举例
1、设计指令格式时应考虑的各种因素
- 指令系统的兼容性
- 其他因素
操作类型 包括指令个数及操作的难易程度
数据类型 确定哪些数据类型可参与操作
指令格式 指令字长是否固定、操作码位数、是否采用扩展操作码技术;地址码位数、地址个数、寻址方式类型
寻址方式 指令寻址、操作数寻址
寄存器个数 寄存器的多少直接影响指令的执行时间
五、RISC技术
代办
八、CPU的结构和功能
1、CPU的结构
一、CPU的功能
- 控制器的功能
取指令 指令控制
分析指令
执行指令,发出各种操作命令 操作控制
控制程序输入及结果的输出 时间控制
总线管理 处理中断
处理异常情况和特殊请求 - 运算器的功能
实现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
二、CPU结构框图
- CPU与系统总线
三、CPU的寄存器
- 用户可见寄存器
1、通用寄存器
2、数据寄存器
3、地址寄存器
4、条件码寄存器 - 控制和状态寄存器
1、控制寄存器
PC->MAR->M->MDR->IR
2、状态寄存器
状态寄存器 存放条件码
PSW寄存器 存放程序状态字 - 控制单元CU和中断系统
1、CU 产生全部指令的微操作命令序列
2、指令周期
一、指令周期的基本概念
- 去除并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全部时间
- 每条指令的指令周期不同
二、指令周期的数据流
3、指令流水
一、如何提高机器速度
- 提高访存速度
高速芯片 Cache 多体并行 - 提高I/O和主机之间的传送速度
中断 DMA 通道 I/O处理机 多总线 - 提高运算器速度
高速芯片 改进算法 快速进位链 - 提高整机处理能力
高速器件 改进系统结构,开发系统的并行性
4、中断系统
版权声明:本文为CSDN博主「薛定谔的英短」的原创文章,遵循CC 4.0 BY-SA版权协议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blog.csdn.net/qq_31214779/article/details/107196488
暂无评论